科學怪人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距今兩百年以前,一位十九歲的天才少女瑪麗.雪萊,寫出了一本石破天驚的作品,這本書被認為是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引發後世無窮盡的延伸創作,也造就了今天仍然生命力旺盛的文學類型;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充滿「靈視」的書,深層意義隨著時間不斷湧出,作者顯然是看(預)見許多她同代人所未見的事。雖然這本書兩百年來從未斷版,粉絲生生不息,但我有理由相信,今天的讀者比起十九世紀的讀者更有能力看出《科學怪人》這本書的驚人之處。」——詹宏志
天資聰穎的科學博士弗蘭肯斯坦自小著迷於非正統的科學理論,渴望參透生命的秘密,甚至令死者復甦。他關在實驗室裏,拼拼湊湊從墳場搜集而來的屍體軀塊,經過數年的努力,居然真的成功造出一個人——或說,一個醜陋、可怕的怪物。
博士看著他親手造出的怪物睜開眼睛,感到震驚與噁心,便拋下了他,落荒而逃。怪物茫然地遊蕩於世間,四處受人欺壓、令人畏懼,「生命」這份他從未要求的禮物使他困惑不已,而困惑隨著時間漸漸轉為憤怒。這一切,他只能向他的造物主尋求解答,或者,讓他付出代價……
作者簡介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英國小說家,生於英國倫敦。雙親為政治哲學家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及女權主義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思想開放的成長環境,使她養成了閱讀及寫作的習慣。1812年,她結識了父親的年輕追隨者,年僅二十歲的詩人珀西‧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兩人熱戀,並私奔離家;1816年,兩人在珀西‧雪萊的元配妻子跳河自殺以後正式成婚。六年後,珀西‧雪萊意外死於船難;瑪麗‧雪萊在往後的日子,除了自己的書寫,也編輯、推廣亡夫的詩作。
在瑪麗‧雪萊的生前歲月裏,普遍僅以身為珀西‧雪萊的妻子及《科學怪人》的作者為人所知,但她畢生著作等身,於小說、隨筆、旅行散文、劇本、傳記等類型皆有著墨,其中可盡窺她激進的政治理念,彰顯著在其身處時代相當大膽而特別的女性意識,連同她豐沛的想像力與深刻且充滿人性的思索,時至今日,影響力仍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