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673b2117cb94912.html
top of page
等待香港-娛樂篇 (林奕華)

等待香港-娛樂篇 (林奕華)

HK$30.00價格

我一直說要寫一本名叫《香港人的感情與文化基因》的書。有此不自量力的宏願,正是因為有兩點體會:一、香港人的感情是浮誇的、膚淺的、虛假的、abusive的、容易受人影響的;二,香港人的感情(sentiments)是由香港娛樂圈塑造出來的。

第一次看見張國榮,是身穿其佛教中學校服的他。第一次看見張國榮的我,穿的也是同一套校服。第一次看見張國榮,距離Leslie時代的來臨尚有一段日子,但他早已是那習慣被看見的「張國榮」。

港式K歌不但宣判「戀人已死」,更是謀殺了愛情。

只可惜張柏芝後來變得太快了。或者不應該說是變得太快,而是長大得太快了。「長大」的意思,是在未得影迷與觀眾同意之前,私自作出「自我超越」的決定。

沒想到改名的意義原來是恢復行使使用本名的自主權!所以,九四年那張叫Faye Best的精選對王菲來說,才是第一次嘗到「成名」的滋味。

「是劉嘉玲、還是張曼玉」,也許問的就是誰會替香港式的華麗文化掩卷,而唯有能夠擁有些魅力者,才是香港最「后」女星,更是后中之后。


《等待香港》系列書名取材自貝克特的經典荒誕劇《等待果陀》,彷彿心中有個等的對象,而我們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動地等待。香港是個同樣荒謬的地方,香港以什麼方式存在?還可以什麼方式存在?

 

林奕華,中學畢業前,曾擔任電視台編劇,後橫跨劇場、舞蹈、影評、文化、教育等不同領域,是香港少見的多棲創作人。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創團成員,後自組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表演足跡踏遍倫敦、布魯塞爾、巴黎、新加坡、澳門、台北、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94年憑《紅玫瑰白玫瑰》奪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99年獲頒香港藝術家年獎。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四、五、六 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Thursday, Friday or Saturday daytime;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eet
  • 最佳時間為星期五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Friday daytime;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