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日本六○年代的思想之路 (安藤丈將(Ando Takemasa))
此書以日本戰後的民主化運動、六○年代安保鬥爭、學生運動、反戰運動等「新左運動」(New Left Movement)為中心,總覽五○到七○年代的日本社會運動,從中思考對日本公民社會的正面與負面影響。
「本書想要提出的挑戰,是針對「日本社會運動是失敗的」這種基本上已經成為常識的一般解釋。本書的解讀是,六〇年代的日本社會運動並不是一場以實現特定政策為目標的政治運動,而是一個「權力」與「自我變革」在「日常性」這個舞台上相互作用的社會過程。作者主張,發現「日常性的自我變革」此一問題,正是日本六〇年代的社會運動所達成的最大功績。」
──梅森直之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教授
作者認為新左論述的核心思想是所謂「日常性的自我變革」,先是從思想形成之前的戰後民主運動、安保鬥爭、歸鄉運動當中,逐漸建立「自我反省」的思想基礎。等到日本進入高度成長時期,富裕的物質條件使得運動者開始注意到日常生活「被規訓化」的問題,為了有效實踐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運動者積極地參與非暴力的直接行動。然而直接行動遭到警察強力的壓制,使得運動的動員能力大減,運動內部發生的暴力事件更是讓大眾失去對運動的支持。
在「社會變革」的理想越來越困難之際,運動開始傾向「自我變革」這一方。到了1970年代前期,當許多人絕望地離開運動之後,留在運動的人只得思考要如何才不至於放棄一切……。想要世界變得更好的青年起而行動,結果卻失敗了。但他們真的失敗了嗎?他們給日本公民社會留下了什麼遺產呢?
作者簡介
安藤丈將(Ando Takemasa, 1976-),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澳洲國立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學院博士,現任武藏大學社會學部副教授,專業是政治社會學與社會運動論。著有Japan’s New Left Movements: Legacies for Civil Society。
取書方法〡How to pick up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四至六 1-6pm〡Our best time is Thur to Sat, 1-6pm;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and, Sheung Wan
- 最佳時間為星期一至五 11am-5pm〡Our best time is Mon to Fri 11am-5pm;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