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自選集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自選集》出版於1954年,即愛因斯坦辭世的前一年,當時他已被公認為人類史上最富創造力的知識巨擘。在他親自參與挑選下,本書收錄其一生最重要的120篇散文,包括從早期研究生涯到生命尾聲的投書、信件與演講稿,除了對相對論等科學貢獻的闡述之外,更涵蓋了其對人文議題的探索。
本書共五章:
•「觀念與意見」,呈現愛因斯坦對道德良知、社會責任、思想自由、宗教情懷、古典文學等人文議題的見解,以及他與居禮夫人、甘地等名人的交流。
•「論政治、政府與和平主義」,親身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美蘇冷戰,他沈痛抗議納粹、集權主義、軍備競賽對世人福祉的危害。
•「論猶太人」,猶太認同、以色列建國、猶太教的本質等相關議題。
•「論德國」,希特勒掌權之後,他對納粹政權的批判。
•「對科學的貢獻」,領略這位與牛頓齊名的偉大物理學家,對科學哲學以及相對論、量子力學、重力理論等二十世紀初重大科學突破的思考。
作者簡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猶太裔物理學家,生於德國南部,成長於慕尼黑,後隨父親舉家離開德國。畢業於當時聲譽卓著的蘇黎世理工大學(Zürich Polytechnic)。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並以此取得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另發表了四篇徹底改變牛頓以來科學家對時間、空間、質量之認識,並奠定近代物理學基礎的論文。
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在1919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日全蝕中,英國科學家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對光線會彎曲的預測。新聞發布後,愛因斯坦即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天才。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對理論物理,尤其是對光電效應法則之發現貢獻卓著」,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他積極投入巴勒斯坦重建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因猶太身份與極力反戰而成為納粹的眼中釘。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他公開發表譴責,遂遭通緝而逃亡美國。為了戰後和平,他不斷奔走呼籲裁軍、限武、建立能確保和平的國際組織。著有散文集《我所見的世界》(The World As I See It)、《晚年文集》(Out of My Later Years)、《我的世界觀》(Mein Weltbild)等。
取書方法〡How to pick up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四至六 1-6pm〡Our best time is Thur to Sat, 1-6pm;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and, Sheung Wan
- 最佳時間為星期一至五 11am-5pm〡Our best time is Mon to Fri 11am-5pm;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