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673b2117cb94912.html
top of page
情書:愛因斯坦與米列娃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馬瑞可(Mileva Maric))

情書:愛因斯坦與米列娃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馬瑞可(Mileva Maric))

HK$25.00價格

一頭亂髮、純真笑容、加上心思無時不漫遊的神情,聞名於世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相對論揭開宇宙奧秘,在1905-1925年這段青年時期,他創造了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基礎概念與理論結構。18歲的年少癡狂除了表現在科學上,也表現在他對同班的女同學米列娃的熱情裏,他迫切地要和她分享心中湧動的靈感。

 

愛因斯坦開始寫信給米列娃,密切而頻繁,當關係日漸深刻時,他對她愈來愈認真,寫給她的信既自由又坦白,在信中,他暢談對米列娃的感覺,更深談自己的家庭以及自我的個性,包括他對周遭所見所聞而引出的思緒,還有想與她共度一生所湧起的情懷。米列娃亦分享了愛因斯坦對科學的興趣,熟悉愛因斯坦求解若渴的科學題目,日夜鑽研的書籍,以及由書本所激勵、觸發出來的自由奔放的科學觀念。

 

這些信件,一封封地,綿密密地,串起了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姻緣人生,儘管這段婚姻只勉強地維繫了十年,他的科學生涯卻就此開啟,並且爆發驚人的傑作……

 

本書蒐集的是他們倖存的五十四封情書,寫於二十世紀即將開始之時。第一封信的日期是1897年,即是兩人一起求學的第二年;最後兩封則寫於1903年,他們結婚的那一年。這些信件透露出米列娃一生中幾個戲劇性的時刻,使她逐漸走入愛因斯坦成功故事的背景之中;同時,也揭露出愛因斯坦私生女--萊瑟兒的身世之謎。米列娃與愛因斯坦於1919年結束了維持十多年的婚姻。自此之後,米列娃在蘇黎世一直住到生命的盡頭(1948年卒),始終沒有再婚。

 

 

作者簡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的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也是質能等價的發現者。因「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於1922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而米列娃.馬瑞可(Mileva Maric, 1875-1948),愛因斯坦首任妻子。出生於塞爾維亞,為一富裕的匈牙利公務員之女。1896年,將滿二十一歲的米列娃進入瑞士聯邦理工大學就讀,與小她三歲半的愛因斯坦成為同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