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 (潘鳴嘯(Michel Bonnin))
1966年,中國掀起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城鎮中學生先「鬧革命」,當紅衛兵,後被遣送到農村去。統計1968至1980年間,大約有一千七百萬人。這場有組織的人口遷移,是一場徹底的政治運動,名為「上山下鄉運動」。
這場運動,是史無前例的,對整整一代城鎮青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打亂了他們的生活秩序,使他們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更影響了他們的家庭,以及整個城市社會,甚至農村社會。因此,這整一代人可以被稱作「失落的一代」。
本書揭示領導人發起這場運動的動機,或公開或隱蔽的,與及他們為求達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法,同時分析他們的這些決定在整個社會上引致的後果。此外,本書探討了下鄉運動進行了二十多年,包括文革前小規模的運動,為何會在1980年突然壽終正寢;而這場運動在中國社會、政治及經濟上留下了什麼印記,在中國當代歷史上又佔一個什麼位置。
全書共五部分:一、分析當時中國領導為甚麼要發動上山下鄉運動;二、研究上山下鄉政策的歷史演變;三、講述知青在下鄉時的經歷;四、講述社會特別是知青自己如何對下鄉政策作出抵抗;最後總結這個運動在歷史上的功過。
作者簡介
潘鳴嘯(Michel Bonnin),法國漢學家,先後在巴黎獲哲學學士學位、中國語言與文化碩士學位及歷史博士學位,現於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國當代史,主要研究範圍為當代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民主運動、就業、民工等,並對中國政治制度進行探討。九十年代初,潘氏出任在香港成立並由法國政府資助的法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創辦雜誌《神州展望》法語版及英語版。早在七十年代他就開始進行有關中國知青下鄉運動的研究,在多種法文或中文刊物上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