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的現代藝術.韓志勳千禧自述 (韓志勳)
「本書的緣起,是我跟韓志勳於1999年10月在多倫多他府上做的口述歷史訪問。我提出訪問的動機,是鑑於香港歷史的研究向來偏重經濟與政治,社會層面已較為忽略,文化課題更是近乎一片空白――除了小思發起的文學史研究。我當時已經認識了韓志勳好幾年,時有過從,得聞高論,但總沒有機會聽他系統地談自己的經歷和香港藝術的興革。那年我剛好休假,埋頭做香港教育史的研究與寫作,可以有多一點時間向他請益,好為香港社會文化教育的往績,做一點補白功課。韓志勳那時在加拿大住上了七、八年,正躊躇於回流香港與否的決擇,因此也樂意坐下來回顧反思大半生的經歷與體驗。」――陸鴻基(節錄 / 編者序)
韓志勳(1922-2019),生於香港,是中元畫會的創辦人之一。他兒時入讀俗稱「卜卜齋」的私塾,唸《四書》與《五經》,又讀《古文觀止》,熱愛詩詞歌賦,舊學滋養了他的生活。及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仁書院,在這英語教學的天主教學校裏,他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接觸到西方的宗教及抽象藝術。1941年日本侵華,日軍佔領香港,他無奈地與家人逃回內地。
香港重光後,他考上了郵務督察,期間專心藝術創作,並深入鑽研西方各藝術流派,自學成才,而香港兩位著名大師呂壽琨和陳福善對韓氏的創作亦有一定的影響。1964年聯合創辦「中元畫會」,同年獲「第三屆國際繪畫沙龍」金牌。完成了他的成名作「火浴」(1968)一組三張的布上絲印作品之後,首次遍蕩歐洲,參觀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和德國「文件展」。
1969年,韓志勳成為香港首位獲取洛克菲勒三世基金會(現為亞洲文化協會)獎金的藝術家,遠赴紐約進修版畫。201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榮譽勳章。2017年,獲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頒發「亞洲藝術創變者大獎」,以表彰其藝術成就。韓氏以「圓」系列的畫作最為著名,他曾說:「圓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