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當納粹德國的鐵蹄已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完全相隔。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十六萬名士兵、一萬架飛機、五千艘海軍艦艇,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是時候反攻了。1944年六月,這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的重大轉捩點。《最長的一日》記錄前線作戰的重要時刻: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是一本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大君主作戰」一役讓諾曼第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歷史片段。這些不為征服土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七十五年過去了,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撰寫出這本戰史經典,並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1941年加入路透社,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戰地記者。D Day 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之後他跟隨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他又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他依然正面應對,把生命剩餘時間完成最後著作《奪橋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