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種顏色的歷史冷知識:隱藏在顏色背後的慾望與想像(山脇惠子)
52個科學輔證的歷史冷知識,
揭露古今中外顏色背後所隱藏的人心、虛榮與瘋狂,
潛藏在內心底層的是顏色還是慾望?
色彩心理學到底真有其事,
還是史上掌權者、貴族社會與大眾文化所塑造出來的象徵意義?
從歷史角度,顛覆你對「色彩心理」的想像──
「穿上粉色的衣服真的會讓人變年輕嗎?」
「紅色可以提升女人味、吸引異性?」
「黃色可以增加財運,個性變積極?」
「戴上紫色飾品,會高貴獨特有創意?」
「藍色可以抑制食慾,讓頭腦冷靜?」
乍聽之下是很有道理的色彩理論,對身體、心理所產生的影響,
是「顏色本身的效果」,還是「想像所帶來的效果」呢?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從「顏色給人的印象」發展而來,
真要說的話是占卜而不是心理學。
顏色唯一會對人類心理所產生的影響,
就是人們對顏色的想像所引發的「普遍性反應」,
這種「普遍性印象」,是由色彩在人類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慢慢演變而來,
現今,我們活在多彩的生活裏,
其工藝設計、美術創作、時尚衣著、商品行銷等顏色印象,
都是因為我們大腦與祖先們擁有相同的基因和相似的思考模式,
還有歷史流變的文化假說,
因而演化成對顏色有相似的感受和反應。
作者簡介
山脇惠子,諮商心理師、藝術療法師(日本藝術療法學會)。東京成德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在島崎清海的門下學習兒童繪畫與色彩心理後,從臨床持續深入研究色彩與心理之間的關係。長年於醫療少年感化院進行藝術療法。任職於心理診所與Mental Support Office,同時也開設自我療法的團體課程、色彩心理的講座等,於多方面領域從事連結色彩與生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