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673b2117cb94912.html
top of page
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

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

HK$45.00Price

「生存競爭」是個赤裸原始的課題,如果人失去了成為「人」的條件,非常有可能再度形成「清洗」世界的危機!

 

人們長久以來對二戰大屠殺的刻板印象是,納粹德國透過精密的計畫,對領地進行全面控制,對外侵略的同時也對內屠殺。因此人們以為,形成大屠殺機制的關鍵因素是,一個高效能的國家威權,宣傳極端的種族偏見,運用極致冷酷的科學理性來進行種族清洗──在今天,這些因素似乎不太可能重現。

 

知名歷史學專家提摩希‧史奈德的《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正要打破上述迷思,嘗試將當前國際時局發展如何與二戰發生關聯,提出新的見解。《黑土》講述種族滅絕和生存歷史,作者替這一樁二十世紀最殘暴的行動提出了新的解釋,並揭示接下來的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面臨的挑戰。他根據來自東歐的最新研究資料,這一場浩劫倖存者所提供、早已被人遺忘的證詞,提出了猶太人大屠殺事件仍然離現今人類一點都不遠。

 

大屠殺的概念始於希特勒的幽暗思維,認為消滅猶太人能恢復世界平衡,讓德國人取得迫切需要的資源。這種世界觀只有在德國摧毀其他國家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所以希特勒的目標是在歐洲掀起一場殖民大戰。在無國界地區,幾乎所有猶太人都喪失性命。唯獨少數正義之士,在沒有組織援助下,幫助被迫害的猶太人。《黑土》有部分最新研究是致力於理解這些非凡難得的個人行為。他們面臨種種艱難,只能更加確認──當國家毀滅和生態恐慌招致危險,這些人的義行固然值得效法,但處於相似情況下的人類,往往很難會有如此做法。作者認為忽視大屠殺的教訓,導致人類誤解了現代性,並危及未來。

 

作者簡介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 1969-),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東歐史,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在巴黎、維也納和哈佛大學擔任過研究員。曾獲漢娜‧鄂蘭獎章、萊比錫書展大獎,和美國藝術文學院文學獎項。著有多部史學著作,包括《血色之地: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歐洲》、《論暴政》、The Road to Unfreedom: Russia, Europe, America等。同時也是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外交關係理事會暨良知委員會的成員、維也納人類科學研究中心的常駐研究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