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673b2117cb94912.html
top of page
開放的心(埃利‧維瑟爾)

開放的心(埃利‧維瑟爾)

HK$30.00Price

2011年6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集中營生還者埃利.維瑟爾,突然被診斷罹患心臟急症,性命危在旦夕。他只能匆匆與妻子、兒子道別,然後立刻被送入開刀房,進行開心手術。

「打開的心臟」成為身為人與信仰者的信念隱喻。他回顧無法言說的過往,集中營裡相伴不離的父親、妹妹牽著母親時的面容,以及婚姻、孩子、孫子女帶來的生命禮物。對於寫作、教學、公眾事務,對於記憶與倖存者,他做的足夠嗎?他不斷詢問上帝,將引領他往何處?人類是否還有希望?

透過類似內心日記的短文,維瑟爾寫下關於希望與絕望的思考,對於愛、懊悔與信仰的探索,為自己與時代進行一場總結算,完成這部深觸人心的作品。帶領讀者體會,何謂「每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活著」。


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以《信念、感恩和愛送給世人的禮物》為題,為該書撰寫導言和分享閱讀經歷。

 

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 1928-2016), 作家、教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集中營倖存者。

二次大戰期間他與家人被納粹送入集中營,父母和小妹罹難,他和兩位姊姊生還。戰後前往法國,於巴黎索邦大學完成學業,並擔任數年猶太報紙記者。

1958年出版第一本自傳著作《夜》(La Nuit),描述他與家人在納粹集中營的遭遇,影響力與《安妮的日記》齊名,是美國和許多國家高中生與大學生必讀教材,以及研究納粹與二次大戰歷史資料。

戰後有十年的時間,他一直無法提筆寫下集中營的恐怖經歷,因為找不到文字形容那樣的絕望。《夜》成為維瑟爾日後創作的基礎,文學與非文學著作近60本,多以法文寫作。他持續創作與演講,關心猶太人與其他受迫害族群的處境,呼籲世人譴責暴力與仇恨。

1963年成為美國公民,1978年起任教於波士頓大學,1979-1986年擔任美國大屠殺紀念館委員會主席,1984年獲頒國會金質獎章,1992年獲頒總統自由勳章。

1986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獎委員會讚譽他是「人性的使者」、「充斥種族歧視世界中的重要精神領袖」。維瑟爾領獎時致辭表示:「不管世上何時何地有人類受苦受辱,我發誓永不沉默。我們一定要選邊站。保持中立只會助長壓迫者,而非受害者;沉默只會鼓勵暴虐者,而非遭受折磨的人。」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三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Wednesday daytime;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eet
  • 最佳時間為星期五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Friday daytime;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