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文學香港(主編:陳國球 )
本書乃《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的後續書籍,收錄12位編者的編後記,以及多位香港文學界對「大系」的讀後感言。「文學香港」的存在,正有賴多方的參照,不斷的對話。時日推移,或許山河有異,總是風景不殊。
目錄
陳國球 香港的文學風景——《 重遇文學香港》序 / i
一 風景背後
1. 陳智德 《新詩卷》編後記 / 002
2. 樊善標 如果遠方沒有戰爭——《散文卷一》編後感 / 008
3. 危令敦 聽海濤閒話——《散文卷二》編餘閱讀筆記 / 033
4. 謝曉虹 《小說卷一》編後記 / 079
5. 黃念欣 「大系」之後,「文學史」之前——《小說卷二》編後記 / 088
6. 盧偉力 對早期香港戲劇的一些初步觀察 / 095
7. 陳國球 香港早期文學評論閱讀札記——《評論卷一》編餘 / 106
8. 林曼叔 《評論卷二》編後記 / 117
9. 程中山 《舊體文學卷》編後感 / 125
10. 黃仲鳴 眾聲喧嘩——《通俗文學卷》編後感言 / 133
11. 霍玉英 《兒童文學卷》編後記 / 143
12. 陳智德 《文學史料卷》編後記 / 158
二 觀景有感
13. 黃英哲 中國文學史的複線——讀陳國球總主編《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 / 162
14. 顏訥 從遺跡中掘出的時間書——在台灣讀《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 / 170
15. 鄭文惠 邊界與越界——《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的文化政治 / 178
16. 趙稀方 如何香港?怎樣文學?——從《香港文學大系》談起 / 212
17. 鄭蕾 「小敘事」時代的「大敘事」 / 218
18. 潘步釗 如畫的文學風景——喜見《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出版 / 224
19. 楊宗翰 在台灣閱讀《新詩卷》 / 228
20. 鄭政恆 編者的眼光——《新詩卷》 / 234
21. 曾卓然 編輯部署與多元解讀——話說《散文卷》 / 238
22. 譚以諾 突破盲點、發現「盲腸」——讀《小說卷》 / 246
23. 李薇婷 尋找「香港」的聲音——淺談《小說卷》的一種讀法 / 250
24. 鄧正健 論述「香港戲劇」的理想進路——簡論《戲劇卷》 / 262
25. 黃淑嫻 本土的今生與前世 / 266
26. 區仲桃 評論‧香港 / 270
27. 李婉薇 刻畫文學香港的面容——讀《評論卷一》 / 278
28. 古大勇 鄭麗霞 評林曼叔主編的《評論卷二》 / 287
29. 劉錚 香港舊體文學總覽 / 300
30. 鄒芷茵 香港(通俗)文學——《通俗文學卷》與「香港文學史」 / 303
31. 陳惠英 《兒童文學卷》書評 / 314
32. 吳浩宇 因代以求,有其書,有其學——《文學史料卷》讀後 / 319
33. 馬輝洪 界限的劃定與超越——《文學史料卷》札記 / 322
34. 王鈺婷 見證時代的歷史之書——《評論卷一》與《文學史料卷》的參照閱讀 / 328
編者簡介
陳國球 (1956-),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北京大學、台灣清華大學、東華大學訪問學人。
著有《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國文學史的省思》、《鏡花水月―文學理論批評論文集》、《文學香港與李碧華》、《感傷的旅程︰在香港讀文學》、《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情迷家國》、《結構中國文學傳統》、《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文學批評、文學研究與文學教育》、《抒情中國論》等,合編有《文學史》集刊、《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抒情之現代性》、《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專長文學史理論研究,曾整編香港文學選本目錄,發表〈香港的文學選本〉、〈「選學」與「香港」―香港小說選本初探〉,以及有關香港文學史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