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倒 (劉以鬯)
「讓世人重新認識,知道香港曾經有過劉以鬯這樣的作家,是最讓我開心的事。」——王家衛
「對倒」一詞譯自法文「Tête-Bêche」,是集郵專家用來描述印刷時發生了錯誤,導致兩張相連、卻一正一反的郵票。由於稀少罕見,所以價值不凡。有趣的是,這種郵票一旦分離,就立刻失去價值,成為兩張平凡的郵票。
1972年時,作者劉以鬯在倫敦吉本斯公司舉行的華郵拍賣上,投得一張「慈壽九分銀對倒舊票」。因此激發作者從對倒的意境中聯想、發展出此小說情節。更在三十年之後,讓導演王家衛拍出《花樣年華》這部著名作品。
本書主角淳于白是一位移居香港多年的男子,對城市充滿懷舊的傷感;亞幸則是浪漫天真少女,對未來憧憬富有想像。在同樣的街道擦肩而過;在同樣的時間流動中,轉向一樣的電視頻道;在戲院裡陌生的並肩而坐,偶有相望的成為彼此唯一的交會。
看似兩個人各自的心境感受描繪,在性別、思想、年紀的對比呼應下,讓香港的時代樣貌更為具體。以雙線並行的架構,以及作者擅長的意識流文字,各自發展兩位不相識的男女主角故事,卻又如對倒郵票的相連關係,讓獨立的生命產生特殊的意義。
《對倒》早已成為華人經典,更在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後紅極一時,翻譯成多國語言。
劉以鬯(1918-2018),原名劉同繹,字昌年,浙江鎮海人。1941年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在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雜誌編輯、主編;主要作品有《酒徒》、《對倒》、《寺內》、《天堂與地獄》、《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短綆集》、《見蝦集》、《劉以鬯實驗小說》、《龍鬚糖與熱蔗》、《端木蕻良論》等。其作品《對倒》及《酒徒》分別引發香港導演王家衛拍成電影《花樣年華》及《2046》。
取書方法〡How to pick up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三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Wednesday daytime;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eet
- 最佳時間為星期五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Friday daytime;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